荊楚網(湖北日報網)記者 金計
34年前,1988年,武漢京劇院劉子微攜新編歷史題材戲《洪荒大裂變》,在天津嶄露頭角。
當年,該劇榮獲文化部優秀京劇新劇目探索獎;三年后,又獲得首屆文華新劇目獎。
34年后的2022年,8月27日-29日,劉子微攜京劇《母親》再返天津,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,代表武漢戲碼頭,北上津門“闖碼頭”。
時光荏苒,歷經時間沉淀和藝術積淀,劉子微帶來的革命《母親》,將帶給天津怎樣的感動?
“母親”是誰
百年前,一位小腳婦人從深山走向海外,沖破封建束縛追求光明,帶領兒孫一心向黨,培養了我黨杰出人物蔡和森、向警予、蔡暢、李富春;毛澤東為她寫下“老婦人,新婦道;兒英烈,女英雄”的挽聯……
她,就是“革命的母親”、蔡和森之母葛健豪。
以葛健豪為原型、由武漢京劇院創作演出的京劇《母親》將于8月27至29日登陸天津武清影劇院,開啟屬于自己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之旅,與全國39部舞臺精品劇目,共同角逐我國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——第十七屆文華獎。
京劇《母親》劇照
歷史對話
京劇《母親》從百年黨史人物長廊中,請出了這位“二十世紀最奇異的婦人”與今人對話,講述了一位與中國共產黨誕生、發展及中國革命均密切相關的母親的故事。
該劇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偉大建黨精神,對老一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拼搏者、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給予了最深情的褒揚。
中國戲劇梅花獎“二度梅”獲得者、國家一級演員劉子微,用情用心用力的演繹,讓葛健豪這樣一位性格豪放、經歷奇特、信仰堅定、一生傳奇的革命母親形象,跨越百年時空,躍然舞臺中央,匯聚成強大的戲劇力量。
京劇《母親》劇照
再續前緣
值得特別一提的是,主演劉子微與天津、與文華獎,有著濃厚的不解情緣。
1988年,文化部在天津舉辦全國京劇新劇目匯演,由武漢京劇院創演的新編遠古歷史題材戲《洪荒大裂變》,憑借與傳統劇目有較大突破的舞臺樣式和創新精神,獲優秀京劇新劇目探索獎。又于1991年,獲得首屆文華新劇目獎。
彼時,剛走出戲校不久的劉子微,以在劇中扮演大禹的妻子女嬌一角宣告亮相,獲得業內廣泛關注。
1988年,以母親角色天津成名,登戲曲舞臺;2022年,以另一母親角色回返天津,攜嘔心之作,傾情力演。
這場跨越34年的漫長情緣,值得期待。
京劇《母親》劇照
好評如潮
京劇《母親》自2021年3月首演以來,好評如潮,屢獲各項榮譽。
入選由中共中央宣傳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中國文聯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;
入選文化和旅游部“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”;
入選第九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;
入選第四屆湖北藝術節并被選為閉幕式展演劇目,榮獲“楚天文華大獎”;
入選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并被選為開幕式展演劇目。
京劇《母親》劇照
自我革新
雖然得到了業內人士和廣大觀眾的充分肯定,但京劇《母親》仍不斷堅持自我革新。
今年以來,在大劇場版本的基礎上,《母親》推出小劇場版本,在武漢天一戲院連演19場。
很多年輕觀眾專程前來觀看,感嘆“大劇場版震撼,小劇場的演出更讓人感動”。
在演出的同時,武漢京劇院組織多方力量對劇目精心打磨,并邀請全國專家學者召開研討會,對劇本、音樂、表演、服裝、舞美等精益求精地進行全方位提升,用匠心鑄就精彩。
7月28至30日,京劇《母親》經重新打磨提升后,在琴臺大劇院舉行公益演出。驚艷的舞美、扎實的唱功、精湛的演奏、生動的演繹,為武漢觀眾帶來了一次精神與心靈的洗禮。
京劇《母親》劇照
赴津“趕考”
為確保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展演取得更好藝術呈現效果,為武漢“戲碼頭”續寫輝煌榮光,京劇《母親》劇組正緊鑼密鼓,加快節奏,積極備戰。
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、規模最大、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,秉承“藝術的盛會、人民的節日”辦節宗旨,自1987年創辦以來,已成功舉辦12屆。
十三藝節標識
本屆藝術節由文化和旅游部、北京市人民政府、天津市人民政府、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。藝術節期間,將舉辦開、閉幕式,第十七屆文華獎、第十九屆群星獎評獎,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,全國美術、書法、篆刻、攝影優秀作品展覽等活動。
京劇《母親》劇照
大江大湖大武漢,荊山楚水湖北情。
京劇《母親》,即將好戲上演。
天津,武漢戲碼頭來了!